农大主页
自治区级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 首页 > 平台团队 > 自治区级科研平台 > 正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添加时间:2023-08-15 编辑:马靖靖 浏览次数:6

 一、平台简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成立于2020年,主要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3个研究方向,即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大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凝聚了哲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 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内蒙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和部署,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款“高等院校应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调研其他省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措施、大中小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看法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红色文化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方向

 1.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梳理内蒙古各民族如何在历史上形成自在的中华民族实体的一部分,如何团结抵御外辱,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亮丽边疆,进而探究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主要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民族团结、民心相通、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并为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献言献策。同时关注国外民族言论动态,警惕西方的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言论,警惕西方分化中华民族,构造“去中国化的阴谋。

 3.大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重点研究如何在民族地区大中小学生中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取得实效。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2019年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撰写内参报告6篇。主办高端学术论坛、专家座谈会、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对外理论宣讲等社会活动100余次。其中标志性成果为:

 1.研究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研究》

 近代以来,由于遭受外敌入侵、主权沦丧,中华民族逐渐从一个自在的民族走向了一个自觉的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为应对民族领域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反复强调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不仅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重大成果的继承和创新。这一思想为增强中华民族大联合、大团结,为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基础。本课题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围绕中华民族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何以可能、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实现、怎样实现、到何处去等维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法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趋势论。

 2.撰写国家级内参报告“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突出表现及对策”和“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民族领域的体现、危害及对策”

 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以“促进中国近代化”“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等借口否认西方侵略的雄辩史实、掩盖西方侵华的罪恶目的,故意将中国边疆地区历史“去中国化”。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产生原因:其实质是否定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以及西方后现代史学、结构史学等唯心史观有关,也与当前西方仍然强大的情况下国内有些学者没有牢固坚定“四个自信”有关,还与现有学术评价体系往往过分看重出国经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文等因素有关。抵制和防范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措施:必须牢牢把握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叙事主导权;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构建现代传播监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交流环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开展历史、哲学、美学、东西方文化等通识教育,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3.论文《革命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革命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蕴含着各民族团结奋斗、抵御外侮的共有历史记忆,蕴涵了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将革命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有助于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还有助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解。为此,任课教师必须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革命文化的更好融入。

 4.“马克思主义在内蒙古早期传播”虚拟仿真课程

 “马克思主义在内蒙古的早期传播—内蒙古红色文化寻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主要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对蒙藏学校场景、刊物印刷办公室、黄埔军校食堂、1920年代火车车厢等场景进行仿真模拟。

 目前主要分为五大模块:第一模块:马克思主义在内蒙古的萌芽。主要场景为蒙藏学校场景漫游。学生通过操作,点击场景内人物了解相关信息。第二模块:马克思主义在内蒙古的传播。主要场景为刊物印刷办公室,学生通过操作完成人物对话,了解蒙藏学校建立党支部以及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创建意义并完成考核。第三模块:寻访真谛。主要场景为黄埔军校食堂,内蒙古革命青年在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努力与活动。第四模块:桥头堡的荣耀。主要场景为邓小平在去阿拉善定远营的火车车厢。学生通过操作完成考核。第五模块:实验收获。学生通过操作了解百灵庙起义、单刀赴会、五一会议等历史事件及意义,完成考核。

 5.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示范课》

 2022年组织教师录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示范课》,项目主持人高丽萍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示范种子选手称号,安丝薇老师和乌兰老师录制的示范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精品示范课一等奖和三等奖,乌日罕老师制作的精品资源包获得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资源包二等奖,李士珍老师案例获得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精品案例一等奖。

 四、平台负责人

 苏双平;联系电话:0471-4318209;邮箱:nndssp@163.com;


上一条: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研究基地

关闭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