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主页
自治区级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 首页 > 平台团队 > 自治区级科研平台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添加时间:2023-08-15 编辑:马靖靖 浏览次数:0

 一、平台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下设5个综合实验室,23个功能实验室。实验室围绕4个稳定且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区域水文过程调控、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及寒区建筑物冻害防治等关系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室旨在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和专职实验员的招聘、提高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联合申报成功率、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提升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和影响力。

 二、研究方向

 1.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过程与生态效应

 重点研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GSPAC水-热-盐耦合运移机理、沙地凝结水的形成转化机理及其生态效应、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五水”转化关系和区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空间格局的关系。

 2. 旱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土环境调控

 重点研究旱区农田、草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循环过程与调控、旱区盐渍化农田水-热-肥-盐耦合运移机制与合理调控技术、节水灌溉模式下灌溉水利用效率评估与风险性评价和劣质水灌溉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及灌溉阈值研究 。

 3. 寒旱区河湖湿地水环境演变过程与水生态修复

 重点研究寒旱区湖泊水环境污染机理及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湿地污染过程与保护技术、河湖湿地冰封与非冰封期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与环境效应和河湖湿地水环境、水生态智能系统研发与应用 。

 三、标志性成果

 1. 科尔沁沙丘-草甸不同地貌-土壤-植被组合区GSPAC水热碳氮耦合输移机理

 研究主要围绕科尔沁沙地不同地貌-土壤-植被组合不同时间尺度的水热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典型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变化规律等方面。

 取得了以下主要科学发现与创新:① 揭示了沙丘凝结水的形成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水文效应,②分析了沙丘/草甸生态系统GSPAC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规律,③明晰了沙丘-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机理及其变动,④厘清了沙丘/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对极端水分和温度的响应,⑤揭示了草甸碳通量对极端水分和温度的响应,⑥分析了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动态特征。

 围绕以上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标注项目标号的学术论文74篇,其中发表SCI论文29篇,累计IF为160.401,平均IF为5.531,最高IF为10.164。JCR1区SCI论文22篇,占总数的75.86%。记软件著作权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29篇SCI论文总被引次数为407次,单篇最高为62次,5篇论文被引次数超过30次。

 2. 秸秆生物炭节水保肥与固碳减排综合效应和关键应用技术

 研究主要围绕:秸秆热裂解温度、供气水平与方式、物料停留时间对生物炭结构、产气供热水平、焦油排放的影响及炉体结构设计;生物炭和生物炭肥对不同质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生物炭和生物炭肥对不同作物节水保肥功效的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固碳减排功效的研究;生物炭施用规程制定;农户和技术人员培训与宣传;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取得了以下主要科学发现与创新:a.提出了生物质热解汽化炉采用多层供氧、旋流燃烧技术,较市售普通热解燃烧炉燃烧效率提高5%;燃烧锅炉内离层气体重整技术,提升热交换和供热功能;实现了生物质热解制炭制肥产气供热全程废弃物“零排放”;此项技术为行业首创,已应用于民用供暖、农林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b.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系统揭示了生物炭对土壤理化特性、作物增产、节水、节肥的作用机理,集成了包含生物炭产品选择、施用方法、施用量、灌水定额、施肥定额等32项技术,编写了地方标准1部,出版专著1部,技术培训手册1部,形成了生物炭节水保肥集成应用技术体系。c.秸秆热解燃烧可取代煤炭供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可起到固碳减排功效,两项技术的应用对保护大气环境、减少面源污染作用巨大。

 四、平台负责人

 刘廷玺 教授; 邮箱:txliu1966@163.com


上一条:内蒙古自治区风沙物理与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培育林业菌根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闭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