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主页
自治区级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 首页 > 平台团队 > 自治区级科研平台 > 正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基地

添加时间:2023-08-15 编辑:马靖靖 浏览次数:54

 一、平台简介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基地”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下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理论研究、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基地从理论、教学与网络实践三位一体多角度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教学方面通过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慕课等教学方法,在网络方面协同团委、学生工作人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御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渗透。在理论上加强西方各种理论陷阱、话语模式的研究,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基地以多学科协同创新为主体,努力建设成为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和高端智库,依托这一平台培养一批学者、打造一批成果和建设精品宣讲团队。以推进“政府-基地-媒体”合作研究,推进内蒙古意识形态建设、舆情分析、传播机制研究,服务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力“全方位模范自治区”建设。

 二、研究方向

 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家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既要梳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脉络,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还要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西方思潮的比较研究。

 2.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

主要从加强校园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培育等方面研究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研究怎样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如何打通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之间的互动联系,还要研究如何形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合力,形成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宣传部与相关学院有机协调的意识形态建设管理机制以及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校园+”的方式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3.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政策、措施,并关注生态与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问题,对生态建设、内蒙古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积极开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调查与研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生态安全,进一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助力。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2019年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基地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撰写内参报告6篇。主办高端学术论坛、专家座谈会、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对外理论宣讲等社会活动100余次。其中标志性成果为:

 1.专著《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第一,从宏观、总体的视角探索我国思政课教学的一般规律。通过查阅建国以来思政课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我国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脉络,总结基本经验和普遍规律。第二,从中观、局部的视角探索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规律。通过调查研究,全面系统了解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梳理存在特殊问题,研究具体对策思路,从而将一般规律与西部具体情况相结合,探索西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规律。第三,从微观、个别的视角探索内蒙古农业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突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2.撰写国家级内参报告“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突出表现及对策”和“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民族领域的体现、危害及对策”。

 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以“促进中国近代化”“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等借口否认西方侵略的雄辩史实、掩盖西方侵华的罪恶目的,故意将中国边疆地区历史“去中国化”。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产生原因:其实质是否定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以及西方后现代史学、结构史学等唯心史观有关,也与当前西方仍然强大的情况下国内有些学者没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有关,还与现有学术评价体系往往过分看重出国经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文等因素有关。抵制和防范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措施:必须牢牢把握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叙事主导权;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构建现代传播监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信息交流环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开展历史、哲学、美学、东西方文化等通识教育,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3.专著《多维视角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该书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实质内涵就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超越传统社会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具有生命力的奥秘所在。整体性也成为马克思主义考量现实世界的基本视角,主要表现为结构整体性和过程整体性的统一。本书通过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制度层面、方法论层面和范畴体系层面五个维度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能、实践功能和制度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4.专著《马克思 恩格斯世界经济交往理论研究》

 本书尝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选取世界经济交往理论进行课题研究,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经济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阐释,尝试构建起马克思、恩格斯世界经济交往理论主要内容及发展脉络;依据实践及历史发展线索,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世界经济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并将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与发展,力求从整体上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交往理论的发展脉络。

 5.论文《警惕西方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该成果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21世纪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互动更加密切,尤其是各种思想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这使得西方国家更容易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最新的媒介工具,通过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等手段竭力宣传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图在中国人中培养西化的价值取向,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构造中国文化低劣,并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领导人进行丑化,削弱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面对西方的文化渗透,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一方面要构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向世界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历史贡献;另一方面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网络空间地管理,提高中国的创新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的新途径。

 四、平台负责人

 高丽萍 教授;邮箱:nankaigaoliping@163.com


上一条: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研究所

下一条: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乡村振兴智库

关闭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