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靳烨教授为带头人的“肉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已在《Meat Science》、《Food Chemistry》、《Frontier in Nutrition》、《Foods》、《Food Science》、《Animals》、《Animal Science》、《Fermentation》、《Food Biochemistry》、《Food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和《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羊肉品质研究学术论文24篇,其中领域TOP期刊文章4篇,一、二区(中科院)期刊文章15篇,我校均为第一完成单位。
靳烨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张敏和郭月英副教授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在《Meat Science》发表了文章“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molecular regulatory network of muscle development and meat quality in Sunit lamb supplemented with dietary probiotic”(转录组学揭示日粮添加益生菌对苏尼特羊肌肉发育分子调控网络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变关键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来改善苏尼特羊的肌肉发育和羊肉品质,为研究日粮添加益生菌调控绵羊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靳烨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张敏为论文第一作者,在《Food Chemistry》发表了文章“Lipid transformation during postmortem chilled aging in Mongolian sheep using lipidomics”(脂质组学揭示蒙古羊宰后成熟过程对脂质转化的影响)。研究采用UPLC-ESI-MS/MS测定蒙古羊宰后成熟过程的脂质组成,并通过多变量分析鉴定出95种显著变化的特征脂类。研究表明蒙古羊肉品质与宰后成熟密切相关,对了解宰后成熟过程中蒙古羊脂质转化机制及肉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靳烨教授与苏琳副教授作为并列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王晨蕾和闫鑫磊老师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了文章“Lactobacillus improves meat quality in Sunit sheep by affecting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through the AMPK pathway”(乳酸菌通过AMPK途径影响线粒体生物发生来改善苏尼特羊的肉品质)。研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调节AMPK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影响代谢酶活性,以此促进肌纤维类型转化,进而提升羊肉的品质。该三项研究成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439、32160589和32060519)、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2ZD11)等科研项目资助完成。
近年来,我校“肉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主要从事羊(牛)肉品质研究与加工增值技术的开发,完成了内蒙古主要品种羊肉品质特征的研究、开发了草原羊(牛)肉质量控制技术、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和牛羊肉专用保鲜材料产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6项(获得授权16项);发表科技论文400多篇(SCI、EI收录160 篇)。并于2021年建设成为全国唯一的农业农村部“生鲜牛羊肉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研究成果已在蒙元宽、澳菲利、额尔敦、富川、草原晶鑫等40多家牛羊肉加工企业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为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