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简介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2020年5月经农业农村部认定后正式成立,依托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基地以学校的“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为建设主体,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代设施园艺示范区、生态经济林果示范区、智慧牧业及运动马文化产业区、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示范区的五个“产学研创旅”功能区域。通过基地建设,充分展示先进农业技术生产模式和发展经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企,建成区域农业科技示范中心、技术创新融合孵化中心、区域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农牧业“双创”中心、职业农牧民培育中心、“农科教”利益联接机制创新中心,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内蒙古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研究方向
1.作物种质创新与良种育繁
围绕内蒙古地区燕麦、甜菜、玉米、马铃薯、沙葱、饲草等作物等主导和特色作物,针对内蒙古地区主导和特色作物品种资源少、自有品种推广利用面积小等问题,重点开展作物种质创新、良种选育及扩繁等研究工作,制定自有作物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等研究工作,并及时引进最新作物品种开展示范和推广。
2.作物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
针对内蒙古不同区域特点,重点开展“玉米秸秆深还浅埋滴灌技术模式”“玉米秸秆深还减膜沟播技术模式”玉米秸秆覆盖平播深松技术模式”“玉米秸秆混埋高台密植技术模式”“玉米全程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模式”等方面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展示。
3.智慧农业研究和示范
以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为主要数据融合平台和技术核心区,以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技术示范区,以内蒙古沿黄区域农业为主要的数据采集和技术辐射带动区域,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针对内蒙古沿黄区域的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作物种植,土壤水肥条件、盐渍化变化、设施蔬菜智能管理,农业发展趋势预判,科技示范和服务等方面,开展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2020年以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承担各类项目26项、发表论文12篇、出版专著(合作)2部、制定地方标标准1项、申报发明专利3件。同时主办(或参与)产业对接会、技术交流会、技术培训等社会活动12余次。其中标志性成果为:
1.燕麦、甜菜等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科技示范
2020年以来,基地引进燕麦品种30个,自育燕麦粮饲材料28个,示范面积27亩,为当地及相似地区燕麦高产优质品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以来,基地从荷兰、德国、英国等引进甜菜新品种51个,示范面积35亩,为当地甜菜高产优质品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基地种植生产和技术研究,制定并获批自治区地方标准“中西部燕麦一粮二草生产技术规程”:在同一地块上,一年收获三茬燕麦,第一茬在抽穗期刈割收获青干草;第二茬通过再生收获燕麦籽粒,及时旋耕后播种第三茬,于孕穗至抽穗期收获燕麦草,即一茬籽粒、两茬燕麦草。
燕麦不同品种及多茬种植模式试验与示范
自治区地方标准“中西部燕麦一粮二草生产技术规程”
在基地引育和选育的部分甜菜品种
不同甜菜品种鉴定试验调查、检糖、测产与收获
2.农情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以内蒙古沿黄平原为区域,以卫星数据、无人机多光谱数据为数据源,开展多尺度农情遥感监测,提取内蒙古沿黄平原、河套灌区、土默特右旗平原区农作物种植信息,绘制各种作物空间分布图并统计作物种植面积,采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对“中国·敕勒川现代农业博览园”玉米长势进行遥感估算,用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反演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用叶片叶绿素含量间接对玉米全氮含量提取,用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反演叶面积指数。通过上述研究,为内蒙古沿黄区域智慧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内蒙古沿黄平原地形图
土默特右旗平原区2021年Landsat8影像
无人机拍摄的基地RGB合成图像
四、平台负责人
李明 博士;邮箱:liming19750811@163.com